4月13日中午,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巷,志愿者彭女士、小易找到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道一座3层小楼,见到了89岁的林美清老人。
“您是不是有个哥哥抗美援朝去了?”彭女士握着老人的左手,心情有点紧张。
“对”,老人点着头,脸上挂着笑容。
“他叫什么呀?”彭女士的手有点出汗。
“他叫林美谦。”老人的笑容消失了,声音有点哽咽。
“他多大去的呀?”彭女士追问。
“他当时还没有20岁。”老人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小易轻轻帮老人拍着背,将一张纸巾放到老人手中。
得知哥哥下落,林美清(中)泣不成声。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摄
彭女士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找到林美谦烈士的亲人了。
今年3月,解放锦州烈士陵园委托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为安葬在陵园的烈士寻亲,其中就有抗美援朝时牺牲的林美谦。志愿者易先生接到了这项任务,拿到了一张烈士墓碑的照片。

林美谦烈士墓碑。志愿者“寒号鸟”供图
中华英烈网记载,林美谦是湖北人,生前是志愿军的一名连长。1953年1月,在一次部队的行军中,他为了推开被火车吓呆的拖炮军马牺牲,后被部队追记一等功,并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易先生是湖北人,一直在广西梧州生活。接到任务后,他邀请武汉志愿者彭女士一起参与,他在武汉上大一的女儿小易也参与了这次寻亲活动。
在翻阅大量资料后,志愿者们终于在一本资料中发现了关于林美谦烈士的记载,发现烈士的籍贯为仓埠街道墩塘村。
13日一早,彭女士、小易和长江日报记者驱车赶赴墩塘村,多方打听后,终于找到了林美清。
彭女士拿出手机,请林美清确认墓碑上的信息。“我的哥哥呀!”看到墓碑照片,林美清泪流满面。她将手机屏幕紧贴脸颊。众人纷纷安慰,悲痛的林美清一边擦着眼泪,一边夺过手机,紧紧捂在心口,久久不愿松手。
林美清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她家祖籍墩塘村林家大湾,林美谦是她的二哥,大她5岁。林美谦12岁时就到宜昌当学徒,生活很艰苦。1949年,林美谦在从宜昌回林家大湾的路上遇到了解放军,就参了军。他在武昌转车去朝鲜时,父母还赶去车站见了一面。林美谦叮嘱父母,要让弟弟妹妹好好读书。
林美清说,1954年,部队传来了二哥牺牲的消息,并寄来了烈士证以及血衣等一些遗物,但一家人始终不知道人安葬在哪里。每年清明,她都会纪念二哥。
彭女士一字一句给林美清读了林美谦烈士牺牲的经过,林美清已是泣不成声,希望在有生之年去解放锦州烈士陵园祭拜哥哥。
转自: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4日讯(记者史强)
本文链接:https://www.cangbu.com/post/linmeiqianlieshi.html 千年古镇仓埠 https://www.cangbu.com